唐泽波副教授在HP2016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

发稿时间:2016-11-01浏览次数:316

  我校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师生参加第8届“高能核核碰撞的硬探针和电磁探针”(HP2016)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多个学术报告。该系列会是高能核物理领域水平最高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每两年举办一次。在此次会议上,我院唐泽波副教授应会议邀请作大会报告,总结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核核碰撞中重味夸克偶素实验结果,阐述了实验结果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寻找和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报告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得到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

  本次“高能核核碰撞的硬探针和电磁探针”会议于9月23日-27日在武汉东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与会者近300人,其中包含欧美院士等170多名国外研究人员。大会报告人只有两位来自国内单位,除了我院唐泽波副教授外,另外一位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秦广友教授。RHIC-STAR合作组共有12人在此次会议上作口头报告,其中我院杨驰、查王妹、江琨三位博士后和周龙、谢冠男博士研究生等5人在分会上报告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博士研究生胡启鹏代表LHC-ATLAS合作组作分会报告。这表明我院高能核物理青年学者活跃在该领域的最前沿,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高能核核碰撞的物理目标是寻找和研究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对研究极端条件下的量子色动力学、宇宙大爆炸早期演化等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科大物理学院院近代物理系师生自2000年参加高能核核碰撞实验以来,在仪器设备研制上,发展了多气隙电阻板室(MRPC)探测技术,为RHIC-STAR国际合作组研发了飞行时间探测器和缪子探测器两个大型探测器阵列,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物理上,先后开展了重夸克物理、高能强子产生、反物质寻找、双轻子产生等研究,作为主要作者发表合作组文章20多篇,其中Science 1篇,Nature 1篇,Phys. Rev. Lett. 7篇,曾有会议文章入选ESI Hot Papers。科大RHIC-STAR组在该领域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